来源:中华网 2025年3月30日
标题:“新时代·新影像”中外联合创作计划入选纪录片《弦声回响》首映礼在沪举行:以琴弦为桥,共谱文明对话新篇章
2025年3月29日,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、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指导,中国外文局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CCTV-9、Discovery探索频道等机构联合主办的第二届“新时代·新影像”中外联合创作计划入选纪录片《弦声回响》首映仪式在上海外滩中心隆重举行。此次活动得到了全国生物医药生物企业平台ESG专委会、上海气候周城市生态委员会、上海中因律师事务所的大力支持,吸引了国内外知名高校、企业、协会的代表嘉宾齐聚一堂,共同见证了中国首部中意合拍音乐主题纪录电影的诞生,并围绕ESG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。
首映典礼伊始,全国政协委员、上海市儿童基金会理事长、原上海市妇联兼职副主席黄绮女士,以及国家级鄂温克民歌非遗传承人、国家一级演员、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乌日娜女士作为到场领导发表致辞。
《弦声回响》以独特的视角,将意大利制琴世家传人卢卡?斯特拉迪瓦里与蒙古族音乐人敖斯卡乐的奇妙相遇作为叙事核心,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辽阔的草原上,展开了一场跨越地域与文化的弦音对话。影片中,马头琴与意大利百年提琴的共鸣,宛如灵动的音符,勾勒出内蒙古草原的雄浑风光,更深入挖掘了游牧文明的深邃智慧,围绕非遗传承、自然共生等全球性时代命题展开了深刻的探讨。蒙古长调与斯特拉迪瓦里琴音在草原风中的交融,是对中华文明“多元一体”格局的生动演绎,更是以世界共通的音乐语言,向全球递出了北疆文化的独特名片,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强大包容性。
在活动现场,讨论十分激烈。上海气候周执委会联席主任邹荣先生指出,借助“气候公园”这一创新载体,能够将气候议题从单纯的技术层面上升至文化高度,强调文化在气候行动中的赋能作用,呼吁通过文化共鸣激发公众积极投身可持续发展事业。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上海分会会长、上海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陆建非教授以影片《地上的云朵》为切入点,提出构建“三维立体叙事”推动文化传播,倡导以文明互鉴取代单向输出模式,助力中华文化从“被看见”迈向“被认同”的更高层次。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院长范勇先生则聚焦艺术生态,提出利用场景化消费激活艺术社会价值,以公益属性提升商业品牌文化内涵,再以市场收益反哺艺术创新,为艺术领域实现产业化与人文关怀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这部纪录片由星原境(杭州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、克里莫纳(上海)艺术服务有限公司、呼伦贝尔五彩众传文化传媒责任有限公司联合出品,其主创团队汇聚了来自浙江大学、辽宁大学、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,更有俄罗斯、意大利等多国伙伴深度参与,是多元文化智慧交融的结晶。
《弦声回响》不仅是一部艺术纪录片,更是践行ESG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国际传播使命的有力尝试。中因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钟建律师、全国生物医药企业平台ESG专委会秘书长沈艳蓉女士在首映仪式中策划转ESG承诺环节,公益基金会、专家、企业家代表秉持“生态护航寰球同、责任共擎福祉隆、合规经纬连国际、四海同心盛世风”的理念,共同唱响《When We ESG》,以音乐为桥梁,共探可持续发展未来路径。主办方期望借助影片的全球传播,进一步深化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,向世界全方位、多层次展示真实、立体、全面的中国形象,促进各国人民心灵相通。
此次《弦声回响》首映礼,绝非一场普通文化活动可比拟,而是成为跨越国界、衔接多元领域的对话标杆。影片中,木纹间潜藏的生命印记、歌谣里传颂的迁徙传奇,随着琴弦的每一次颤动,化作冲破地域藩篱的不朽强音。它以艺术为舟楫,乘风破浪,在文明交融的浩瀚中扬起崭新风帆,使草原的动人旋律跨越山川湖海,在全球每一处角落激起回响。这不仅是文化魅力的尽情彰显,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有力推动,为全球携手共进、共创美好未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。
链接地址:https://m.life.china.com/2025-03/30/content_425388.html